首 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迎奥运英语标识翻译工程浩繁

志愿翻译中文标识的美国人杜大卫

  5年前,来自美国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杜大卫(David Tool)教授,观看了一场京剧表演,当时,蹩脚的字幕翻译让现场的外国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深受触动的杜大卫于是提笔给中国文化部写了一封信,表示可以志愿为名胜古迹撰写水平更高的英文导读。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2002年年末,他被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聘为“专家顾问”。从那时起,他就立刻开始了他的翻译工作。随着北京市政府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着手改造旅游景点设施,杜大卫就肩负起了为旅游指示牌书写正确英文的重任。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北京市掀起了一股提高外语水平的热潮,但恐怕没什么能比提高指示牌翻译准确度更有影响和挑战性。早年曾是美国陆军上校并参加过越战,后来又在斯里兰卡担任过佛学研究院院长的杜大卫说,有时一个简单的错误,就会使外国游客对传承5000年的中华文明产生误解。

  美式英语成主流 中国特色可保留

  然而,要真正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尽管没有为此领取薪水,但杜大卫心甘情愿。如今,他不仅要完成40座大型博物馆和40个二线场馆的介绍,还有长达600页达7捆卷宗的高速公路和地铁标识等着他完成。这些标识原先大多是由北京市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翻译的,现在北京市希望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统一。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刘洋表示,尽管英语和法语都是奥运会指定的官方语言,但北京不准备把当地的标识翻译成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

  其他亚洲国家也有借助举办体育盛会大力整顿英文标识翻译的经历。例如,1998年韩国在举办夏季奥运会期间,韩国政府发起了提高翻译水平的活动,并聘请外语好的国人为到访的外国游客提供帮助。此后,韩国提高外语信息准确度的努力就一直没有间断,到2002年举办世界杯的时候,韩国已不再为改善标志牌犯愁了。

  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专为标识问题,组成了30人的顾问委员会。

  不过,杜大卫表示,由于委员会的专家成员们曾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地方生活或学习,他们无法对什么是标准英语达成共识。最终,委员会决定依据在中国商务活动中应用最广泛的美式英语来制定。因此,“W.C.”(卫生间)和“Way Out”(出口)将被更为常见的“Toilet”和“Exit”所取代。至于高速路标识,将参照上海的标准执行。杜大卫说,“交通部采用上海的标识作为执行标准,我想是因为上海的外国人数量长久以来一直都超过北京。”

  虽然杜大卫和他的同事掌握有更多的决策权,但这位美国人说,只要意思清楚明白,他们可以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因此在中国的道路标识上将继续出现“Keep Space”(保持车距),而不是“Maintain Distance”。此外,“Bridge”仍将继续指代立交桥,因为委员会难以在美国用法overpass和英国用法flyover之间作出取舍。

  超出语言学范畴 中餐菜名最难译

  杜大卫和同事们对博物馆里介绍性文字的翻译工作,远远超越了语言学的范畴。他修改了博物馆里那些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介绍文字,比如将“the first year of the Qianlong Reign”(乾隆元年)改为西方人更容易理解的“A.D. 1735”(公元1735年)。他还删除了一些“the glorious tradition and outstanding wisdom of the Chinese masses”(辉煌的历史和中国人高超的智慧)等浮夸的句子,他觉得这些句子不利于人们欣赏文物古迹。

  为中国菜肴制定标准英文名称的任务则更艰巨,不过这的确十分必要。在菜单上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家常菜被翻译成稀奇古怪的名字。北京旅游学院牵头有关机构,搜集了10000份餐馆菜单用于研究和分类。该学院翻译委员会的初步目标,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级以上餐厅最常见的1000种菜肴的官方英文菜名。这个翻译委员会由20名志愿者组成,其中有英语教授、餐饮行业经理以及多数来自美国的“外国专家”。他们的任务非常繁重,就拿常见的“鱼香肉丝”来说,是该翻译成“fish-flavored shredded pork”(有鱼香味的肉片)、还是“slivered pork in garlic sauce”(用蒜味佐料做的猪肉条),还是干脆叫“Sichuan sliced pork”(川味肉片)呢?

  翻译委员会将在11月前在网上公布初步整理的结果。餐饮店不会被强制要求按这套新的英文菜名制作菜单,但是如果这些英文名被比较高级的酒店餐馆采用,它们可能会流向全市小型、非星级甚至还没有营业执照的餐馆,随后会扩展至全国。为避免这样的跨文化沟通仅停留在菜名的层面上,该学院还准备实施一个项目,培训酒店服务生用标准英语向客人介绍菜品及点菜。

  对杜大卫来说,所有这一切努力与其说是为了让中国与国际接轨,还不如说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成为一笔“遗产”流传下去,成为他送给中国的礼物。杜大卫宏大的翻译工程已使他多少成了一位名人。中国官方媒体曾撰文赞扬他,他还被授予“长城友谊奖”,北京一家电视台还拍摄了有关他的电视片,并选他做“北京奥运大使”(Beijing Olympic Missioner)。有意思的是,他或许不得不告诉他们,这个新头衔的英文翻译其实并不恰当。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冲突的地方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