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上海图书大步“走出去” 翻译人才不足

 

21日,为期一周的2007上海书展落下帷幕。此次书展共推出包括了近4万种新书的10余万种图书近19万名读者参与了这一文化盛典。上海图书“走出去”的新动向,成为本届书展上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本届书展的重要活动——上海图书交易会、全国文艺图书订货会取得不俗业绩,全国各地的106家出版社参加了交易会,总成交金额达到2.32亿元。其中,上海两大出版集团推出的两套丛书,受到了多方青睐。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上海系列”丛书,受到了国际书商的重点专注。这套英文版图书,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在海外出版,包括《上海世博会》、《上海浦东》、《上海金融》等7部。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推出的16卷《话说中国》丛书,虽说出版于2005年,但因其样式新颖、装帧精美,本届书展上仍然受到了众多读者“追捧”。该社副社长何承伟介绍说,丛书销售的码洋和实洋,“5天就超过了去年整个书展期间的销售额,在参加今年书展的图书中名列前茅。”

    何承伟表示,《话说中国》在国内销售便已收回成本,所卖出的国外版权是绝对的“加法”。这套丛书的成功,不仅给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个编辑水平的提升。该书花了8年时间筹备,编辑手法、装帧、制作等细节借鉴了国际编辑领域几十年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上海加大了图书“走出去”的步伐。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处处长武幼章介绍说,“目前,上海各出版社图书版权贸易总量约占全国的1/8,其中输出种数约占全国的1/5;上海图书版权贸易的引进输出比例大概维持在4∶1的水平,要好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 

    不过,业内专家也认为,既要充分总结上海乃至中国出版界“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也要认识到目前“走出去”仍然面临的一些困难,诸如观念落后、人才不足、原创性不够等。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其实,海外的华文市场很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估计不足,许多出版社认为市场很小,所以积极性不够,这个观念有待纠正。市场需要培育,经过多年探索,市场肯定会越变越大。”

    上海市版权局副局长楼荣敏认为,翻译人才不足是制约图书版权输出的最大问题。“目前的渠道、财力已经能为版权输出提供保证,但是往往因为翻译人才缺乏,导致我们的好东西不能走出去。”

    原创性不够,也是影响中国图书走向国际的一个关键因素。“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人家对你感兴趣,核心是对你的内容感兴趣,有内容才能走向世界。”张志强表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表示,“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出版‘走出去’从传统武术、中医、针灸等逐步扩展为向全球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都非常有必要。不过,对于今天的图书‘走出去’,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版权冲突的地方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